機械“失蹤”損失慘重廣西的工程機械設備得以長足發展是在2009年,當年十幾家代理商賺得盆滿缽滿,隨著競爭慘烈,出現了新苗頭:有些客戶開始“鉆空子”,玩人機消失的“怪招”?!?011年以來,這樣的客戶多了起來。”6月21日,廣西工程機械經銷商協會秘書長肖先生介紹說,前兩年,整個行業在這方面的直接經濟損失也就2858萬元,有67臺機器不見,“可如今,形勢越來越嚴峻,直接危及到行業的健康發展”。在有關部門的報告上,南國早報記者見到如下表述:目前,共有廣西松宇、嘉力、玉柴等8家代理公司深受其害,損失了1380臺機器,收不回的貸款有2.2億元。報告上還稱,有些客戶主要是利用購機前交付定金、按揭、分期付款、租賃等銷售形式,只付少量貸款就把機械拉走,然后再玩“人機消失”。這些客戶被行業稱為“不良客戶”?!安涣伎蛻簟倍惚芙豢畹姆绞街饕?種,一是有意拆除挖掘機上的GPS,讓人難以追蹤機器的下落;二是見機不見人,或見人不見機,讓經銷商無法采取相應措施;三是耍橫,拒絕交貸款或交回機械。最終,經銷商只得向法院起訴。肖先生提及,目前,廣西南北兩個縣的客戶很讓經銷商心煩,一個縣是在玉林方向,一個在桂林方向。在多家經銷商提供的“惡性客戶名單”表上,均羅列著這兩個縣的客戶的姓名、住址及聯系電話,其中表格上還注明機器消失的經過及數量。如廣西山寧機械工程有限公司,損失41臺機器,其中人機一起消失的有10臺,已起訴到法院的有11臺,惡意欠款13臺,有2000多萬元收不回來。同樣,廣西嘉力機械有限公司也損失了5000多萬元。在8家公司中,損失最大的是廣西松宇企業集團,有1.2億元貸款未收回。競爭加劇忽略風險提及為何出現如此大的損失時,南寧市的一家經銷商說,由于行業競爭太劇烈,大家都想搶占市場份額,所以放低購機門檻,客戶只需交七八萬元貸款就可以拿到價值近百萬元的機械,“其實,行業早就約定,大凡客戶購機時,首付不低于15%,但沒有經銷商按此執行”。除了門檻低外,各經銷商也有管理不善的問題出現。該經銷商稱,在審查客戶的資料時,存在把關不嚴的情況,有些客戶根本就沒有償還能力的,客戶代表也放貸給對方。盡管如此,各經銷商還是設法尋求措施。廣西成工華河機械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在受訪時表示,大家已意識到要在源頭上采取措施了,“對于無法按時交款的客戶,我們會進行綜合考察,發現屬于經營不善的,我們找些工地給客戶開工”;有意躲...
2021
-
01
-
01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建設機械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6月,日本建筑機械類商品出口額為1951億日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連續30個月出現同比下降的局面;其中對華出口額同比下降 74%,已持續12個月同比下降。此外,由于頁巖氣的大量使用對燃料煤開采造成負面影響,印尼等主要產地的礦山開采規模縮小,礦山開采類機械需求也隨之減少。小松制作所于7月末公布其2012財年最高收益預期,由原來預計的3150億日元降至2620億日元;銷售額預期由之前2.1萬億日元降至1.97萬億日元,降幅比例為1%;其在華市場銷售額計劃由之前2000億日元下調至1500億日元。神戶制鋼所今年第二季度銷售額及收益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8%和65%,2012財年銷售額預期及收益預期分別下調了1%和52%。此外,日立建機2012財年收益預期減少了60億日元。報道分析,造成日本建筑機械行業整體業績增長放緩甚至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歐等主要市場對建筑機械產品需求減少。
2017
-
08
-
08
Tomas Kuta認為,未來將有近750億臺設備聯網運作,依托于設備間的數據互聯,承包商將能夠及時采集一手數據,并通過信息化系統加工,進而為優化管理、控制成本、節能降耗提供可靠地信息。由于智能機械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能耗、低人工依賴等特點,基礎設施項目的施工和管理效率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據沃爾沃建筑設備公司的研究,通過運用智能電氣化設備,相關工程建設項目碳排放將降低近95%,施工總體成本有望降低25%。在智能設備方面,自動化設備已經具有相當的競爭能力,其操作效率已達到人工操作的70%左右。環境可持續將成為建筑設備優劣的新標準然而,隨著世界各國經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加速和推進,基礎設施對環境變化的影響也日益明顯,建筑行業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總體的30%以上。如何協調環境與建筑行業的發展是擺在每一個行業從業者、每一個利益相關方面前的重要話題。“隨著各國環保意識的覺醒,各國業主將更加關注建筑設備對當地資源環境的影響,這也對設備制造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的建筑設備將通過技術長信,在能源消耗、噪音控制、廢氣排放等方面實現突破,甚至有望實現“零排放”的理想目標。”Tomas Kuta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說。作為中國綠色環??沙掷m發展的踐行者,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杰指出:“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區域發展一體化過程中,各國、各經濟體都應該特別注意國際基礎設施產業綠色化發展問題,在輸出產能時更要輸出先進的技術和標準,避免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產業,要避免項目所在國走‘先建設、后治理’的老路。要根據其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特點,積極發展節能減排、環境治理、清潔能源、資源循環利用等新興產業,更好地支撐其國家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繁榮發展?!?/span>
2017
-
07
-
31